close

  黃陂區雙泉村大餘灣是我市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,是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築風格資料照片
  記者黃師師 通訊員劉元海 實習生熊歡
  武漢古鎮古村眾多,卻沒有一個叫得如“周莊”、“烏鎮”般響亮的古鎮村落。3500年曆史鉤沉,由於缺少保護與利用,不少古村古鎮隨光陰流逝。為了更好地“開新”與“立舊”,一部為51座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記錄搶救性聲像檔案的電視紀錄片《武漢魅力村鎮》昨日在黃陂大餘灣開機。
  一座座古村落相繼消失
  湖泗古窯址僅剩碎瓷片
  江夏區湖泗鎮夏祠村是武漢市湖泗窯址群最早的發現地點,而湖泗窯址群的發掘,曾一度改寫了宋瓷研究中湖北無瓷的歷史。
  “一開始這裡叫夏家碼頭,出行只能走水路,我們原來什麼苧麻啊這些農產品,都是靠這裡運到樊口,樊口那裡過江,就運到武漢。”夏祠村原村委書記夏光元仍記得當年夏家碼頭的繁榮。
  如今,水運碼頭淡出生活,鄉村都通了公路,已有百年曆史的夏家碼頭只剩殘跡。碼頭旁廢棄的手搖水井已銹跡斑斑,不知是誰家的漁船,泊在碼頭已有些年月,夏家碼頭河水也已漸漸乾涸。
  更為痛心的,是夏祠村附近同為窯址的幾個村落已相繼消失,唯有塵土中裸露出的碎瓷片在證明:這裡曾是湖泗窯址群。而被當地人稱為“此地曾為景德鎮前身”的城市記憶,也一併消失。
  在新洲、蔡甸等新城區,也有一些古鎮、古村,早已無人居住,在落魄衰敗中等待消亡。
  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
  武漢僅大餘灣入選
  黃陂區雙泉村大餘灣是湖北少見的徽派建築古村落,與婺源一脈相承。這個灣子的先人餘姓大戶,最早是在明朝初年從江西婺源一帶遷徙到木蘭川這塊極為罕見的“風水寶地”的。
  走在大餘灣青石板的小道上,觸摸流傳數百年的白牆灰瓦,從原汁原味的徽派建築中依稀還能聞得到武漢的古色古香。業內專家評價:這是我市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古村落之一。
  2005年,大餘灣入選第二批中國曆史文化名村。在前後共6次評選中,我市5次剃光頭。截至目前,全國已先後公佈六批共500餘個中國曆史文化名鎮名村,在我市眾多名村中,大餘灣仍為“獨苗”。而中國曆史文化古鎮的數量,為零。
  可大餘灣在國內並不聞名,甚至本地人也大都捨近求遠,選擇古鎮游線路時更加中意烏鎮、周莊、婺源、陽朔、麗江等。
  “武漢有豐富的古村鎮資源,鎮村歷史說得上是一篇完整的編年史,然而其保護和利用幾近空白”,規劃局有關人士遺憾地表示。
  搶救城市記憶
  51處名村將建一村一檔
  “再不記錄就晚了”,在前期對51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進行實地勘測中,《武漢魅力村鎮》攝製組發現,從商周時期到秦漢直至明清,每個歷史時段都在城市留有印記,只可惜在古村落的廢墟瓦礫中,再難喚起厚重而溫馨的城市記憶,許多本該古風遺韻的古村落已“沒啥可看”。
  市城建檔案館相關負責人坦言,這是無法輓回的局面,但不希望情況變得更糟。
  去年,一場搶救性的建檔行動拉開帷幕。市城建檔案館著手電視紀錄片《武漢魅力村鎮》的拍攝:實地探勘、人物走訪、聲像記錄、整理素材。屬於我市名鎮的記憶漸漸蘇醒。
  據介紹,《武漢魅力村鎮》將以口述為主,解說為輔,或觀一方風土人情,或講一則村裡故事,通過影像形式為武漢建立一個“古村落特色文化檔案館”。預計2015年底,結束紀錄片的拍攝和後期製作,對現有51處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建立一村一檔的保護體系。
  武漢51處名鎮名村
 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(共2個)
  江夏區金口街
  新洲區倉埠街
 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(共4個)
  黃陂區木蘭鄉雙泉村
  江夏區流芳街營泉村
  江夏區湖泗鎮夏祠村
  江夏區湖泗鎮浮山村
  省級歷史文化名村(共20個)
  市級歷史文化名村(共25個)
  (詳見2014年2月13日3版)   (原標題:武漢開拍51個歷史名鎮名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b70tbrxh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